1)第133章:破虏号蒸汽铁甲舰(感谢“炸天帮帝奕华”的支持)_再造大明:崇祯有个时空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宋世明奖学金”的设立,将宋世明的名气再次抬升了一个档次,整个京城几乎无人不知。

  于是更多的年轻人主动学习新的知识,以求霍获得一份成就。

  赵余声是物理专业一名优秀的学生,他的研究方向是声音方面。

  在读过“萧升的科学猜想”之后,他就对声音的传播,存储,播放有了很大的兴趣。

  他在电学方面学习的也非常好,加入到了宋世明关于发电机,电灯的研究之中。

  在这个过程之中,他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研究。

  八月份,他做了一项实验。

  找来一块带针的膜片,针尖对准急速旋转的蜡纸,声音的振动就非常清楚地刻在蜡纸上了。

  通过这个试验,他证明了要把人的声音完整地储存起来,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再放出来,是完全可以做到的。

  于是,在八月底,他和团队里其他人配合,制作出了一台由大圆筒、曲柄、两根金属小管和模板组成的机器。

  赵余声对着这个东西念了一首诗,然后播放,成功放出了声音,虽然有些模糊,但毫无疑问,第一台留声机诞生了。

  不过这东西还不完美,不符合赵余声对这东西的预期。

  团队继续研究,九月底,一种圆盘式留声机被发明出来。

  但圆盘材质导致无法多次使用,音质也没有达到他的要求。

  京师大学堂给予了充分的资源和研究费用,他们的研究继续快速地推进。

  十一月初九,赵余声注册了自己关于留声机的专利。

  同一天,煌夏商会授予赵余声八万枚银元的授权费,成立“煌夏音频商会”,开始建设留声机制造厂和唱片制造厂。

  这些商会成立之后,都会同步建立一个实验室,进行专项研究。

  无论是宋世明还是赵余声的发明,都还不能进行规模化的生产。

  需要进行合理地再研发,以求进行商品化。

  给这些人的专利费用,煌夏商会肯定是要加倍赚回来的。

  主要的目的,还是为了可以让大明的商人们意识到这科学产品蕴含的利益。

  不计研发费用的各种尝试,再加上一些有意的引导,设计很快定型,开始正式的投厂建设。

  这段时间,大明京师之内对科学的探索进入了一个高潮。

  以京师大学堂为主的年轻一辈,主要的科研方向放在对光,电,声三方面;而以皇家科学院为主的“老一辈”学者,则是主要放在对机械传动,能源利用,结构优化,萃取提取等方面的研究上。

  十一月十二日,就在豪格在盛京登基称帝的时候,朱由检带着一票大臣坐火车来到了天津卫煌夏渤海第一造船厂。

  眼前这巨大的钢铁怪物,让诸位大臣陷入了震惊之中。

  大明第一艘蒸汽铁甲舰“破虏号”,长三十丈,宽六丈,吃水两丈,满载排水量7865吨,动力为两部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xs6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