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十一章 堪为人子!_明朝大官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回头啥也没有了,谁也瞧不起,还得老老实实服徭役,哪个秀才受得了?

  从来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,这道理在哪儿都一样!

  全县的生员,加在一起有一百多号,全都聚集在了青田镇。

  倒是让镇上唯一的一家客栈立刻爆满,来晚了的没有办法,投亲靠友,托人靠脸的找地方住。

  就有那脑子灵活的镇上,挤挤腾出半张炕来,倒也赚了些银子。

  准备了几天,一切准备就绪。

  就在重阳节这天,提学大人的布告贴出来了。

  “以六等试诸生优劣,谓之岁考。一等前列者,视廪膳生有缺,依次充补,其次补增广生。一二等皆给赏,三等如常,四等挞责,五等则廪、增递降一等,附生降为青衣,六等黜革。”

  这规定,够狠——明显是杀气腾腾啊!

  题目出来了。

  这岁考的规矩,除四书文,五经文,五言六韵八韵外,还有策论。

  而五经文因为本经的关系,是可以选做的,五经的题目,都是有的。四书的题目,也是每部都有。

  至于五言六韵八韵的诗歌,则是应着试帖诗来的。

  大明虽然科举不考这个,可是几乎每位提学大人都不会舍弃这个题目。

  大概意思,就是不会写诗的秀才不是一个好秀才的意思!

  这也是最容易显示水准,彰显名声的的题目。

  别的不说,当初白居易从江南来到京都长安,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会名士顾况。

  那时候的长安,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京。

  顾况看到诗稿上“白居易”的名字,便开玩笑说:“长安米正贵,居住不容易啊!”

  等到翻看诗稿,读到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的句子时,马上连声叫好。

  并说:“好诗!文采如此,住下去又有什么难的!”

  后来,顾况经常向别人谈起白居易的诗才,盛加夸赞,白居易的诗名就传开了。

  这首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,就是一首五言八韵诗,凡是这类诗,前面都得加“赋得”两个字。

  策论则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、向朝廷献策的文章,这个时候,八股为王,策论是很少见的。

  不过,提学大人威武霸气,作为加试题目出现了。

  众生员一看题目,这心态立刻就炸了。

  可是,在这种情况下,又不得不做下去,真是一字一泪,句句带血,都是自己吐的。

  范提学亲自坐镇评阅,面前摆着六个大竹筐,上面从右往左贴着等次。

  拿过一份,眼睛一扫:“这等字迹,也枉担秀才之名!”

  “唰”的一声,飞到了那六等的筐里。

  “胡言乱语,不知所云!”

  “唰!”

  “文不对题,八股不分!”

  “唰!”

  “……”

  “唰!”

  眼见得那五六等的筐里越堆越高,眼看着冒了尖儿。

  那二三四等的筐里却是依次递减,那一等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xs6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