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51章十万火急_我有一座军火库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。

  听说来人是文奎元帅来了。老屠连忙放下手里的镰刀,扑通一声跪倒在田上:“文元帅在上,奴才有礼了!”

  “哎,咱不兴这一套,快点起来。”

  文奎连忙把老屠扶起来,问清楚名字,他叫屠国清,家住屠家村。年过六旬,育有两儿一女。他们是从山东迁徙过来的。到信州已经生活了三代。

  文奎笑眯眯地问道:“老人家,您对红巾军的印象如何?”

  屠国清连声赞“好”,说这些战士和他家亲儿子似的,甚至比他亲儿子还听话。

  屠国清的大儿子叫屠柱子,年方二十,腿脚不是很方便,又很想去当兵。这次看见文奎,自然不放过这个机会,想开个后门,把儿子送到部队去。

  屠国清恳切地说道:“文元帅,能不能帮个忙,让俺家柱子去部队,跟着你,受受管教也好呀。”

  文奎有一套征兵的制度,又岂能破例?腿脚不方便,更是不方便去作战部队,只好动员他去当民兵,在家里接受训练,照样能发挥作用。

  文奎看得出来,屠国清的眼神掠过那么一丝遗憾。

  告别了屠国清,文奎和辛力刚继续往屠家村走。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秋收。田野上处处都可以看到正在收获的农民,还有那些精壮的士兵。村庄的矮屋一幢连着一幢,都是大多是木结构的茅寮。砖木结构的农家,生活算是比较富裕的人。

  村庄的墙上,处处都是红巾军用红油漆刷上去的标语。辛力刚一边走,一边介绍,如今的信州府,处处都在闹红巾军。像屠国清那种家庭,有两个儿子,就想送一个去当兵。这是普遍想法。

  文奎听得乐滋滋的。如果能把信州府经营得好,再不断地把这种成果巩固和扩展,就是慧缘和尚所说的“大同世界”。这是千百年来老百姓的理想世界,眼看就要在自己的努力下实现了。

  按照后世的说法:“革命的形势一派大好”!

  两个人一边聊,一边往回走。突然间,前方一匹战马飞驰而来。马背上的人嫌马跑得不够快,用鞭子使劲抽马屁股。

  “驾!”

  “吁――”

  战马眨眼间到了眼前,通信兵小杜从马背上跳了下来,喊道:“报――文元帅――十万火急!”

  小杜递上来一封信函。这“信”严格来说,还谈不上是信,而是用一个簿簿的木板,上面歪歪斜斜地刻了两个字:内―拼!

  文奎拿着这块木板,有些懵逼了。这是怎么回事?

  “小杜,这是哪来的?”

  小杜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:“老鹰嘴。这东西是老鹰嘴的士兵送下山的。”

  “那送信的士兵呢?”

  “在元帅府休息。我们不知道您去哪了。听有人说您和辛师傅出来散步了。这才碰运气到处转。终于在这里撞见您了。文元帅,我估计可能是老鹰嘴发生火拼了,他们自己人干起来了。”

  文奎一听,估计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太大了。老鹰嘴山寨,都是朱中秋的原班人马,罗亮虽说已经投诚,也给了他很高地位,但他不一定能服众啊。

  文奎一想到这里,急切地吼道:“老辛,你一个人慢慢走回去。小杜,我骑你的马火速回营房。我要见到那个送信的士兵,好好问问情况。快!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xs6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