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突发事_红楼之皇后路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不常发怒的人发怒,才是件可怕的事情。

  太上皇因见了甄老夫人而近来格外软顿的心肠,顿时就被太后的怒火激的硬了起来。

  不过论起生气来,皇上才是最生气的。

  据知情人士透露,贾珍在酒桌上口无遮拦,拉着某亲戚(薛蟠)就说道:“这回的事儿也不是在我这才开天辟地第一桩——只看咱们当今圣上,继后无子现在不也命其退居尚景宫了吗。”

  皇上在贾珍嘴里,直接成为了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上梁,气的鼻子都要歪了。

  他私下对着儿子咆哮:“什么混账东西,还敢拿着朕说话!语涉天子哪有一点做臣子的本分!”

  辛泓承在下面站着,看着自己亲爹简直要喷火了,于是便把心底的公道之言压了下去。

  其实这也是官宦人家的通病,眼睛都盯着皇宫里,比如皇上最近露出节俭的意思,大家也都一窝蜂跟着走简朴路线;皇上露出高兴的意思,下头各省就开始变着花样送祥瑞。

  杨皇后虽然是自己要求退居的,但外人也只看到皇上几道颇为严苛的圣旨,连宫室都不给人家修缮一番,于是下头臣子难免上行下效。

  对比一下,贾珍觉得自己还挺仁义的呢:起码还是尤氏管这家,仍旧也享受着正妻的待遇,那不比皇上强啊。

  皇上咆哮过后,正好太上皇命太监来传旨,向皇上说明不必顾念旧臣情义,只管严肃处理后,皇上连说了三个“好”字,当场就让秦戊磨墨。

  并且直接把太上皇口中的秉公严肃处理,换成了从重处理。

  “罚,重罚!”皇上开始蘸笔:“朕瞧着这宁国府的牌子也很该摘了,本就是个三等将军,哦,对还有这世袭的三等将军,朕看着也很不必再留了。”

  又见辛泓承戳在跟前,皇上不免问了一句:“宁荣二府系出一脉,太子妃又是在荣国府长大的……”

  辛泓承连忙替媳妇打包票:“宁国府家风不正,太子妃自从养在史太君膝下,除了年节拜见,几年间都未踏足过宁国府。”

  顺便介绍了下宁国府嫡出姑娘贾惜春出家的前因后果:“其实这件事,儿子倒是早有耳闻,只说觉得此事难以入耳,根本不必说给父皇听。”

  “他们家姑娘从小跟太子妃一起养在史太君膝下,倒是个眼里不容沙子的,见宁国府内闹得不堪,便直接住到牟尼院去了。史太君和太子妃都曾让人去送过东西,也算是默许。可见都是瞧不上宁国府的,无奈是祖宗一脉罢了。”

  辛泓承倒也没想到,宁国府敢直接挑衅社会制度礼仪。

  可能是真爱上头吧,他感慨了一下。

  此时贾珍正老老实实跪在祠堂里。

  贾敏并几个族内耆老坐在上首。

  几位耆老都是旁支,都顾忌着贾珍是族长还不太敢说狠话,是负责在旁边叹气摇头,做痛心疾首状配合贾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xs6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