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618章 请调皮岛兵马来援_明末之席卷天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崇祯以策测试大臣,其实就是想看看朝中有多少大臣愿意和建奴议和的。

  与此同时,杨嗣昌已经在秘密启动议和行动,3月,辽东巡抚方一藻派瞽者周元忠出使沈阳,试探口风,皇太极对其相当礼遇,并表示:“如有确议,则撤兵东归”。杨嗣昌接到方一藻的报告后,立刻建议崇祯允许方一藻及总监太监高起潜便宜从事,得到崇祯帝默许。

  原历史上的皇太极,应该从头到尾也没想过入关,多次想和明朝议和,后来还是投降的洪承畴极力劝说接班人多尔衮,这才让清兵入关。

  这次的皇太极比历史上更惨。

  他在旅顺一带被丁毅连连重挫,在盛京中声望日弱,加上天灾失收,满清境内是一踏糊涂,百姓民不聊生,饭都吃不起,突然收到明朝议和的消息,自然是大喜。

  而且他也知道,只要自己同意议和,以崇祯的德性,剿灭了农民军后,肯定要拿祖大寿和丁毅这种军方巨头开刀。

  他当然乐意看到明人自相残杀,所以皇太极很积极,并和历史上一样,写了信给高起潜。

  周元忠回到宁远,带回皇太极致高起潜的书信,信中称:“仍言讲款,若不许,夏秋必有举动。”

  这是皇太极第一次被崇祯忽悠,当时他应该挺期盼的,所以告诉崇祯,你要讲信用啊,你要不讲用,我夏秋一定要派兵打你,我皇太极说话算话的。

  皇太极最讨厌丁毅,因为这人无耻下作,没有武德。

  但是他觉的崇祯是一国之君,应该很讲信用吧。

  见到信后,杨嗣昌极力劝说崇祯帝把握时机与清和谈,但崇祯不敢自己开口,怕被记入史书说自己要议和的,只命方一藻、高起潜“细酌”,实是希望有人替自己出声,背黑锅。

  杨嗣昌不依不挠,继续上疏批评言官不顾朝廷处境,只会空言误国,请求“圣鉴允行”,即明确批准方一藻与高起潜议和。此时杨嗣昌主导议和已经公开化,引起朝臣激烈非议,掀起弹劾杨嗣昌运动,其中攻讦最力的是少詹事黄道周,他们表面上反对杨嗣昌“夺情入阁”,实际上反对他主导的对清和议。

  崇祯于当年7月5日召集群臣于平台,让杨嗣昌与黄道周在御前辩论,最后崇祯帝袒护杨嗣昌,贬斥黄道周等弹劾杨嗣昌的官员,但崇祯也怕众人耻笑自己与建奴议和,同样没敢批准方一藻、高起潜与满清的和议,于是这件事遂不了了之。

  皇太极那边本来就缺粮,然后又被明人晃点了一下,说好的议和呢?

  尼娘的,崇祯你和丁毅一个德性?皇太极收到消息的时候,肯定是这么大骂的。

  皇太极勃然大怒,于是就比历史上提前一个月发动了再次入关。

  清兵入关后,崇祯再次宣召各路总兵入卫京师,但某些人即要当表子又要立牌坊的事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xs6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