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两千零三章 李福菊,还是?_风骚重生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公知以及砖家叫兽了?

  看到了这边,贾鸿渐真的有点意外了!他赶忙就继续往下看,只见着下面是这么写得“1970年代初,由世界各国学者、政商精英组成的罗马俱乐部推出了《增长的极限》一书,在全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持久的讨论。而如今,魏伯乐等三位教授正在编著的新书《私有化的局限》是罗马俱乐部对1980年代以来席卷世界的私有化风潮,作出的又一实证考察。

  这本书第一次对全球范围的私有化问题进行了调查,勾勒出了全球化与自由化中的历史**件,通过各国、各主要行业50余例私有化案例的实证分析,对私有化的成败得失,做了比较客观的分析研究。”

  嘶……这看起来好像真的是李福菊的在帮贾鸿渐说私有化不是万能的啊!什么叫李福菊?就是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嘛!

  接着呢,下面的采访里面,这德国老头儿那就开始说着跟贾鸿渐很合拍的话——“世界银行特别是英美国家认为,私有化和市场化比国家垄断要好,能有更高效率并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。但实际上,如果我们谈的是公共产品的例子,比如公共教育、警察防卫系统、饮用水供应、电力等,我个人认为最好还是掌握在政府的控制之下,当然了,也可以加入一些私人成分。但是需要政府设计准入许可的门槛,然后具体的管理工作可以由私人公司来运营。因为当一个公共服务的产品是由政府来提供的话,那么基本上这个国家的公民都可以对政府提出各种要求,至于政府答应不答应,那就是要看提出要求的人数了。但是如果这个提供产品的是个私人公司,那么除非对方公司的股东也这么看,否则私人公司愿意怎么做那是人家自己的事儿,消费者没权提出异议,因为市场经济就是这样。”

  “在法国和菲律宾等国供水系统私有化的案例中,私有化后在私营跨国公司控制之下,水价上升很快,并且供水部门的基础设施投入很不足。但在政府垄断的情况下,情况却并非如此。”

  “在某些情况下,政府要明显比市场更有效。在我们调查中就发现了一个例子———德国的房屋火灾保险。15年前这一块是由政府运营的,后来私有化了。尽管经济学家预测竞争机制的引入将压低市场价格,但结果却适得其反。由于出现了好几个私人公司相互竞争,并且这些公司都竞相派出更多代理人员来争夺客户,最终还是需要消费者来埋单,结果保险的价格上升了50%—70%。所以在这个例子中,政府比竞争性的私人部门更有效。”

  嘿!擦!这德国老头儿那果然是李福菊啊有没有!这一个个的例子举得,绝对比贾鸿渐文章里面那种单纯的“说教”更加容易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xs6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