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三百七十六章 文臣武将相互斗_唐朝第一道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随着那位吐蕃使君的离开,大殿此时却是异常的安静。

  或者说,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吧。

  况且,李世民还没有发话,那自然是不可能有人站出来说什么了。

  “潞国公,你来说一说当时的情况吧。”李世民见朝臣们安静的有些出奇,只得出声开口向着侯君集说道了。

  “是,圣上,今日由我巡卫城门,听将士来报,说钟县侯向城门官要了一把剑追出城去,而所追之人,则是那吐蕃使团,随后……”

  随着侯君集的话一打开,不管是文官,还是武将,基本也都是知晓了这件事的前前后后了。

  至于刚才那位吐蕃使君的抵赖,现如今,随着侯君集的话一落,此事算是定了局了。

  至于吐蕃使君的抵赖,估计也是仗着吐蕃国力强盛,而唐国又攻不进吐蕃,才有着如此嚣张之态。

  “原来如此啊,我说刚才那位吐蕃使君千般抵赖呢,在我唐国都城虏掠他人,这已是触犯我唐国律法,更何况所掠之人还是一位勋爵,一定要严办啊。”大殿之中,开始议论声声。

  “是啊,是啊,如果不严办,以后我唐国颜面何存啊?”

  “不杀不足以平民愤,该杀!”

  “……”

  这是武将一边的朝臣所说的话,基本的论调,都是严办砍头诸类的,少有愿意妥协的。

  “这事可不好办啊,就算是落实了罪名,可人家是使君啊,总不能杀了一个使君吧?”

  “你说的是啊,吐蕃本来就强盛,真要是杀了这个使君,那松州边境那边估计又要发生大战了。”

  “这不是没什么事嘛,相应的惩戒一下即可了,反正钟县侯都杀了吐蕃使团这么多人,又何必追着不放呢。”

  “……”

  这是文官一边的朝臣议论之声,基本绝大部分的人,都是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,更有甚者,当此事作罢云云的。

  李世民坐在宝坐之上,看着满大殿的文臣武将们,听着他们的议论之声,心中其是悲哀。

  武将有武将的说法,文官有文官的说法,各不相同,但基本是形成了两种言论。

  而钟文兄二人,却是冷冷的站在武将前方的最左边,非文非武的,真要论的话,到算是武将。

  毕竟,钟文挂着一个左羽林千牛将军的。

  可是,又再一细论的话,钟文还是右散骑常侍,再加上一个利州刺史,这又是属于文官一系的人。

  但是嚯。

  满朝的文官,基本都是把钟文这个半道出家的文官排挤在外了,谁又会帮着他说话呢。

  利州一州的官吏,他们都没有抢到一个,这完全独立于文官一系了。

  “肃静。”李世民见文臣武将们的议论之声,赶紧大喊了一声。

  “着刑部,大理寺,礼部,此事我要你们着手严办,不管他是吐蕃人,还是突厥人,如犯我唐国律法,该杀则杀,该如何判就如何判,定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xs6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