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83章 今夜月明人尽望(六)_娘子,且慢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

  美滋滋的抿了口茶,李良又将视线移向正坐在屋子另一角弹琴的宋迟盈。

  自打李良进来,后者的目光就始终没移开过,如今两人自然便对上了眼。

  四目相对,李良从宋迟盈眼中看出了浓浓的担忧之色。

  “没事。”

  李良无声安慰一句,示意她好好弹琴。

  宋迟盈也看出了他的口型,微微点头以示回应,可走神间还是不小心跑了一个音。

  好在正如陈秋霜所说,在场之人并非是来听琴的,故而没人注意到。

  甚至一曲作罢后,张宥等人还纷纷抚掌赞叹道:

  “美景配仙乐,宋姑娘的琴技果然高超,较教坊司的筝色教头也丝毫不差。”

  “是啊,当真是行云流水,动人心弦......”

  教坊司下设乐署,署中又分筚篥、笛、琵琶、筝、笙等十三色。

  因此所谓筝色教头可以理解为国家交响乐队的首席钢琴师。

  很明显,宋迟盈的水平远远还达不到这个地步。

  更何况众人大概连听都没听

  只能说不论甭管是在哪个朝代,“背景”都尤为重要。

  经过梅花雨的小插曲,二楼的气氛变得有些古怪。

  但毕竟没到撕破脸的程度,所以总的来说还算得上和谐。

  如此氛围中,花船一路行游,很快便驶过既定路线的一半,来到了几座花团锦簇的凉亭边。

  跟之前一样,岸边仍旧有不少人。

  不过这次倒是不多百姓,大都是些身穿儒袍的读书人。

  他们见了花船并不似普通百姓一样会大呼“皇上万岁”,只是微笑作揖行礼,彰显出了“文化人”应有的“风骨”。

  “皇上,此处名为问月亭,杜诗圣曾在亭中写下过名句‘举杯问月来,一诗唤云开’,故而得名问月。”

  见张景鸿隔窗看向岸边,刘省起身立刻介绍道:“定州文士常在此吟诗作对,今日又逢中秋,听说是有一场诗会。”

  张景鸿微微点头:“朕没记错的话,杜诗圣是定州人吧。”

  “是,杜诗圣乃云中县人。”

  “嗯,江南多雅士啊......”

  两人口中杜诗圣叫杜安,跟杜甫一字之差,现在已经死了。

  幸好不是一个人,否则老子为数不多的储备又要少去一大部分......李良在角落里听着两人的对话,盘算着怎么才能把握住这次穿越者少有的装逼机会。

  自打杜安死后,大乾诗坛便一蹶不振,读书人常说“乾诗已死”。

  这种情况下,李良认为自己一旦背出《水调歌头》,那必然会引起轰动。

  大乾诗坛极有可能因此而诈尸,他也能获得一个“诗仙”之类的头衔,出入青楼再不需要花银子。

  当然了,李良不缺银子。

  关键是由此而来的服务质量的提升

  心中默背《水调歌头》,抬头看了看似乎对诗会颇感兴趣的张景鸿,李良感觉现在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

  只可惜这东风不是很好借。

  毕竟直接背诗太过生硬,装的不够圆滑。

  最好是有人逼自己作诗,自己推脱几次,最后再一举绝杀,震惊四座。

  但是......但是好像根本不会有人这么干啊!

  在场的都不敢得罪魏明海,谁会闲的没事找我麻烦啊!

  完蛋!

  身子一瘫,李良绝望的看着天花板,终于明白有逼而不能装是多么的痛苦。

  而与此同时,一叶小舟也自问月亭缓缓向花船这边驶来,不多时后便有侍卫来报:

  “启禀皇上,丙辰科进士岳亭选求见!”

  “何事?”张景鸿抬了抬眼。

  “岳亭选为今夜诗会诗首。”

  锦衣侍卫高声回答:“请向皇上和娘娘献诗!”

  “哦?竟已决出诗首了么?看来朕到的正是时候啊。”

  张景鸿饶有兴趣的点点头:“让他上来吧。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xs6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