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90.第九十章_民国小斗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民国小斗民!

  七街九巷的街坊们在周福的帮助下,可以吃上以往是猪吃的土豆红薯等粗粮。

  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,现在这难咽吃多了还烧心的红薯,在这以后更加艰难的日子算是不错的食物了。

  因为随着我军战况优势越来越大,日本鬼子战线拉得太长,有些吃不消,后勤也跟不上。

  所以对沦陷区控制的就更加苛刻,日伪当局统计市内各粮栈、粮库及粮店的存粮,封存大米、面粉,作为日本军用物资,不许市民食用,实行了粮食配卖制度,按户□□购买。

  提倡“代用食粮”,实际就是把粮库里积存多年、早已霉烂变质的粮食,掺杂带有泥沙的糠麸、豆饼及喂牲畜的饲料等,磨制成又苦又辣又牙碜的“混合面”,这种“混合面”难以下咽,吃下去还会得病。

  当然这种情况还有两年,可是现在人们的日子同样不好过。

  洪灾之后的天津满目疮痍,到处都是淤泥垃圾,就连往事光鲜亮丽的小洋楼都被洪水浸泡的发黄,总之荒凉极了。

  这些还无所谓,最重要的是天津现在缺粮缺药缺地方,总之什么都缺,要说什么不缺那也只有四处可见的灾民了。

  不过幸好这时候天津市各社会团体、学校及慈善机关都展开了救济工作。

  商会、民众教育馆、红十字会、佛教会、青年会等,以影院、学校、会馆等为场所,设立收容所,发放救济粮。商会每天救济人数最高可达2.5万余人。

  英法租界当局向灾民提供避难场所,耀华中学、法汉中学(今21中)和赛马场等处各收容难民数千人,英租界警察负责免费发给难民食物,许多医生义务提供了医疗救助。

  中原公司、中原银行自动组成中原公司赈灾会,每日准备窝头、蔬菜、水发放给灾民。

  过去日军统治天津后,从新兴路一直到小刘庄,建立了一条封锁线,边界驻满岗哨,围住英法租界。

  但是因为这次因洪水关系,日军也撤除了封锁,在天灾面前,即便是敌对国,也只能联手抗灾了。

  于是英法日三国联合组织了统一指挥的救灾委员会,共同修坝排水,并进行防疫、救护和清扫等抗灾工作。

  虽然不管是英法两国,还是日本,都是侵略者,只要是中国人都抱着敌视的态度。

  可是有一点还是不得不承认,这些国家在救灾等民生基建方面确实很不错,比起17年民国政府好的那不是一点半点。

  民国政府十个官员十一个是贪的,多出的一个是某人的小姨子,那里管人民的死活,那些救灾款早就进入了各自的腰包。

  加上现在医疗防御的进步,更重要的是从上到下积极投入到救灾。

  没有人想到贪污什么的,所有的物资都用来救助灾民。

  虽说也有各种疫病的发生,但是即使遏制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xs6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