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二十三回 机关算尽终自误_太傅很忙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刘涌点头,作为霸主,向其他战乱国家派遣维和部队,从而引导战事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,捞些好处,两千年后的美国也与项羽心有戚戚焉。再想,继续说:“而如果项王在一月之内不动兵戈,那么燕齐,尤其是齐国,可以借机平息内乱,齐国一旦保存实力,便会成为反项的主力。齐乃大国,项王在那时再想平齐,必须举倾国之兵,大动干戈,而那时对项王有不满的诸王,便可群起合纵,反攻项王!”刘涌终于感到和自己已知的历史衔接起来了。

  他所说的,也便是历史真实上演了的情形:齐国得以在没有被项羽干预的环境中合并三齐,统一的齐国正式举起反项大旗。之后齐国资助彭越,使其占据旧魏之地而反,又资助赵国,使其攻击分走了赵国土地的常山王,齐国俨然成了反项的盟主。至于刘邦反出汉中,却只是齐国造反之后的事情,但刘邦出汉中直接造成了项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危境,迫使项羽不得不亲自提师出征,自此乱了阵脚。

  诸王从此之后纷纷扰攘,再不唯西楚马首是瞻。

  刘涌明白了,项羽分封后的第一个敌人,竟然是且只是齐国。后人虽然多认为刘邦反出汉中决定了项羽的失败,但如此说来,关键处却在齐国而非刘邦。如果项羽在北方齐、赵两国刚一乱起来的时候就参与平乱,哪怕灭不了齐赵,也足以使齐赵不得统一,甚至借机分立更多的王,北方诸国愈发小国寡民,北方不说平靖,至少短期内无忧。那么即便刘邦反出汉中打出关外,项羽也不必顾忌东西两线困境,可以尽力西向攻汉。事实上,如果没有齐国率先造反勾连诸侯,刘邦会不会选择反出汉中,都恐怕要存疑!

  历史上首事者往往无果,刘邦一生两次造反,都很懂得慢半步的道理。

  正如张良所言,在项羽这环环相扣的分封大局中,死穴不在他挑起北方之乱——诸王本就纷乱;也不在刘邦反出汉中——只有刘邦的话,也不足以构成致命威胁。死穴却在于,项羽未能真正安照自己拟定的计划,一环一环走下去!

  然而导致项羽没有按照自己的分封计划走下去的人,难道正是被禁锢在彭城寸步不能行的熊心吗?刘涌大感事态诡异,高手对弈,果然精微之极。

  张良点头:“赵国久历战火,国破民疲,自不足为项王虑,但齐国自秦乱以来,其实一直没有经历什么大的战争,一直休养生息,国内富庶,兵丁众多,而又几乎没有派兵随项王西征,旧齐军力充沛,项王封立的济北王、齐王军力均不足,若真要与旧齐对战,旧齐的胜算自然更大。如果项王此时不派兵助新王攻齐,一个月时间,足够旧齐打败两位新王了。齐国若立,大敌树起,项王定都彭城的劣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xs6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