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773章 科技油门踩的有点猛 (第一更,求订_开局推演,美利坚大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毕竟,拐杖早晚有一天是要丢掉的。不能让他们总觉得有拐杖可以依靠。“无中生有”的发明创新才是大明所需要的。

  “陛下所言甚是,民间技术研发是非常重要的,而且民间技术研发更有活力,实用性更强,而且民间的研究人员更擅长在官方的技术上进行二次研发,虽然难免是走法律漏洞,可是却推动了民间的技术力量,现在有不少企业都有相应的研究人员,专门进行技术研究,民间的技术力量越强,大明的技术力量自然也就越强。”

  方展博的回答,让朱大皇帝深以为然的说道。

  “我们现在每年可以培养万名大学和高等专科生,再加上每年8万左右的中专生,人才的培养也算是初有成效,不过在技术创新上,我们还只是一个学生,吸收、消化,然后才是创新,作为一个后进工业国,那怕就是我们在某些方面领先于世界,也不要有什么骄傲的,毕竟,决定水桶容量的是最短的那块木板,列强之所以为列强,必定有他们的专长之处,在很多方面,我们还只是一个学生。”

  学生!

  这是朱大皇帝给大明的定位,毕竟,即便是算上公司时期,满打满算也才15年,这些看看似进步非凡,可实际上,这种进步是开了金手指的——靠着商城的资料、实物和朱大皇帝领先时代的知识储备,才让大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抢到了先发优势。

  但是这种先发优势可以持续多长时间?

  这就需要打个问号了。

  毕竟,在大明进步的同时,其它国家也在进步,在大明向英、美、法、德、荷等国派出留学生,补足自己的短板时,欧美各国也在大明开创的技术领域,实现了他们的突破。

  当然了,他们的这种突破在很大程度上是仿制大明的工业品。

  而且有些工业品受限于金属热处理、金属材料的区别,他们只能仿制出一个模样,并且寿命短、质量差。

  可至少比起历史上,已经很进步了。

  至少在历史上,欧美各国的汽车工业以及机电在1875年还是一个大大的“0”,可是现在呢?

  他们同样也在生产内燃机、生产汽车,他们同样也在生产交流发电机,生产变电设施,电动机也正在取代蒸汽机。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比历史上更迅猛的速度进行着,世界各国的工业进步,简直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。

  按照朱大皇帝对工业史的了解,现在各国的技术水平,实际上已经领先世界10年到20年的水平,当然这只是技术水平,并不等于实际工业水平,各国的整体工业水平参差不齐,但是发展却是极其迅速的。

  这就是大明带来的先进技术所带来了另一个影响——全球科技迭代的加速,也就是所谓的“边界效应”。

  “陛下,臣以为,我们和西洋是一个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xs6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